人生短暂,不留遗憾


《摩托车修理店未来工作哲学》这本书是看到老罗推荐的,买了有段时间了,一直没腾出来时间看,前两天总算看完了。

作者的经历很有意思,原本是个博士,毕业后在华盛顿一家智库工作,干了半年后辞职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这本书有一部分介绍了他对于目前高学历教育下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涌入供过于求的格子间白领工作市场现象的看法。

书的第二章开始就介绍了关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问题。其中提到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划分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现代工业化设计将”所有可能的脑力工作都从车间转移并集中到计划或工艺部门的”。

中国在世界一体化经济中不能幸免,政府花大力气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所有的家庭都把孩子往大学送,这么多的人被强制要求在学校里坐在板凳上呆16年以上,当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市场上并不需要这么多人来做事。书中提到了16年,我还真没仔细想过以前在校园里呆了这么久,人类近代百年的精华被浓缩在十几年里去学习,西方教育体系的设计人真是做了件伟大的工程。

回到白领这件事,白领的工作是相当抽象的,你会发现很难向上一辈解释你的工作是什么,即使是同行业的不同工种,可能都不互相了解。 比如我以前就完全不明白网站运营是什么玩意,销售和市场的区别。

软件圈流传的笑话,人家听说你是学计算机的,就要求你帮忙推荐什么台式机合算啊,买什么好啊,或者电脑坏了来修修啊。 就我当年在学校里的情况,至少有六七成以上的同学不懂这些,除非本身就喜欢数码产品,有动手能力喜欢捣鼓电脑硬件的,这里还要强调一下是爱好搞电脑硬件的人。

真正的知识工作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我们必须冷眼审视“知识工作”,不要相信未来就是脑力劳动的天下-那更可能是办事员的天下。

很多手工劳动已变为程式化的,如工程领域工人并不需要知道how to build,只需要按照给的预制件拼装即可。

作者讲述了在维修工行业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是分不开的,在定位问题时会遇到很多挑战,每辆车的情况都不一样,你并不知道车主或前车主对车做了什么,就算他们介绍了,大多也是半真半假的。这个情况很有趣,因为在维修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取决于修理工的良心,一个有好奇心的修理工为了定位问题可能会在处理过程中损坏车主的部件,这个该由谁买单?

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样可以发生在诊断医生与程序员身上,美剧house医生就是医生类问题的代表,这片子非常值得一看。程序员在修复软件问题时也会遇到同样的挑战。在一个领域的专家与菜鸟的区别就是:

有些东西就摆在我的前面,但我缺乏发觉它们的相关知识。

一个人能否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走的更远,书中也引用了另一本畅销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例子,那位作者在一次修摩托的过程中被修理店坑了三次,都是因为店里修理工的素质。以下引用下书中的小段内容:

虽然他们看起来很随和,友善,轻松自在,却没有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不会说“我是修理工”这种话。

他必须把摩托车的顺畅运转内化为热心关切的目标。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很多强调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并没有真的热爱自己干的事,这样是很遗憾的。国内的应试型教育体系造就了大批这样的学生,从小到大没有一件事情是自己做主的,报考学校,选择专业,参加工作,各种人生决策都是家长做的。

由于并不真的对工作感兴趣,每天上班混日子,大清早就想着下班,工资钱都花在下班后吃喝玩乐的年轻人相当多。认同这种生活状态的人会信奉一句话“工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么我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每个人确实都该思考下这个问题。

发散的太远了,得收一收。这都是在看书后的一点看法,当然人生是多元的,谁的人生谁做主,但别被别人做了主。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奋斗。


文章来自微信平台「麦芽面包」